包装和运输对锦鲤鱼造成的危害(锦鲤鱼病)
说今天的主题主要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什么通过网络买鱼后,第一时间接到鱼要打开检验锦鲤鱼的状态,是否存在轻微的锦鲤鱼病或者是缺氧造成的状态不佳等等现象。而锦鲤鱼经过长时间运输后,对于养鱼新手的我们接到锦鲤鱼后应该做哪些正确的操作。
(一)由于包装和运输造成的应激反应
所谓应激反应是指鱼类受到环境因子恶劣或急剧变化的强烈刺激以及其他因素强烈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例如温度、溶解氧、盐度、pH值(酸碱度)、水中有害物质含量的异常变化,惊吓、遇敌追杀、捕捞、密集、运输、染病、大剂量用药、饵料骤变等,都可能引起应激反应。
购买回来的 锦鲤鱼,在经受捕捞、惊吓、密集和短途或长途运输后,鱼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通过激素释放,动员体内能动员的所有能量和几乎所有组织器官的机能,全力对抗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和包装袋内狭小而恶劣的环境。在这种全身器官总动员的状态下,不仅大大增加了能量的消耗,而且干扰了各个系统、器官包括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锦鲤的代谢过程受到严重干扰,消化力减弱,体力和体质全面下降。
(二)由于包装和运输的应激可能给锦鲤造成的后果
这种由于包装和运输而造成的应激反应对锦鲤的摄食、生长以至生存影响的程度与应激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长短和锦鲤的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
如果条件变化不是太大,又较快地逐渐回复到正常状态,或锦鲤较快地适应了变化了的条件,也就是说,应激反应的强度弱、时间短,例如在当地购买锦鲤,运输时间很短,对锦鲤的生长和生存影响是不大的。
如果发生变化的条件多,变幅大,连续波动,或者恶劣环境延续下去,得不到改善,鱼又不能适应,也就是说,应激反应强度大,运输时间长,例如从外地或国外购入锦鲤,运输时间可能长达20—30小时,这样,对锦鲤的生长影响就非常大了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鱼体内各系统紊乱,适应机能丧失,一些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所以,使用科学的手段,在人为的条件下,用最短的时间,减弱并消除因包装和运输给锦鲤造成的应激反应,是转水操作的根本目的。
二、在转水过程中对锦鲤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 (一)温度
锦鲤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与水温相差只有0.5~1℃。所以,锦鲤的生理活动和生理过程受水温制约。
鱼类有一个生存温度,锦鲤的生存温度大致是2~40℃。同时鱼类还有一个适宜温度,锦鲤是15~32℃。在这个适温范围内,锦鲤能够适应地生存和生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适温范围内,锦鲤的生理活动没有变化,都能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恰恰是,锦鲤的生理活动强弱和生理过程快慢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非常显著,变化范围非常大。涉及摄食和生长的,主要是锦鲤肠道内消化酶的数量、活力和代谢水平。锦鲤还有一个最适宜温度,一般说来,大致是22~27℃,
在这个最适宜温度范围内,锦鲤体内的消化酶数量最多,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因此,锦鲤的摄食最旺盛,消化力强,消化率高,并且其代谢水平也最高,体力和体质都达到最高水平。
由此可见,温度低了,虽然锦鲤维持生命和活动的能量消耗少了,但是锦鲤的摄食量少,消化也不好,代谢水平低下,合成的体蛋白质、体脂肪少,体力消耗大,总体表现是:鱼吃食少,活动能力弱,抗病能力低下。因此在低水温中进行转水操作的风险很大。
相反,高温情况下,超出最适宜温度范围,温度越高,锦鲤体内的消化酶的活力确实增强,但是,消化酶的数量下降,消化力减弱;并且由于消化速度明显加快,消化和吸收都不完全,消化率明显下降。这就是消化异常。同时,温度高,鱼的生理活动增强,代谢水平却下降,特别是合成代谢水平急剧下降,合成的蛋白质很少。由于代谢水平低,加上过高的温度,会产生高温应激反应,表现为摄食少,消化快,消化率低,吸收的营养少,生理活动强,消耗的营养物质多,合成的肌肉少,体质也会迅速下降,这也是在转水过程需要避免的。
锦鲤属广温性鱼类,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锦鲤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如果温差在3-5℃以上时,锦鲤就会生病,所以,在锦鲤的转水期间,我们必须首先消除温度剧烈变化的因素,也就是温差的因素,同时还有必要为锦鲤创造一个合适的温度,也就是锦鲤的最适宜温度,使其充分调动体内的活力和代谢水平,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溶氧量
用鳃呼吸的锦鲤,不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只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正常情况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是很低的(水温25~30℃,水中溶解氧饱和量为每升水8.11~7.53毫克),而且,水温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少。
溶氧状况是影响锦鲤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锦鲤摄食量及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锦鲤生长在溶氧7mg/L中的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mg/L中的快20%-30%,同时饵料系数反而会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5mg/L时,锦鲤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6mg/L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佳。
溶氧不足,会导致锦鲤活动能力减弱,体质下降,抗病能力迅速降低,疾病增多。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四个方面:
一是水中早已溶入的氧。水源不同,水中溶氧量也不同,例如,河水比任何水源溶氧量都高,地下水溶氧量却很低。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地下水进行转水阶段锦鲤的养殖。
二是养鱼用水晾晒在自然界中,大气中的氧不断向水中输入后所得到的氧。大气中溶入水中多少氧气取决于水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空气与水的接触面越大,溶入水中的氧气也越多,例如,打动水面使水面激起浪花或波浪,这样做就是为了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所以流水的溶氧高于静水。
三是水中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所进行的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溶入水中。
藻相优异的池塘水,藻类为水提供了总溶解氧的85%以上。
四是人工辅助设备增氧,包括使用气泵向水中打气,或直接向水中输入纯氧。
需要注意的是,水温越高,鱼的生理活动越旺盛,需要的氧越多,耗氧率越高。同时,高水温溶解氧低,鱼摄食少,供氧不足,代谢水平下降,体力消耗很大。
所以,锦鲤经过运输过程,体力消耗较大,同时,在包装袋内可能已经发生了缺氧的状况。要想让锦鲤迅速的恢复体能,恢复良好的状态,在锦鲤的转水期间,无论使用何种水源,必须为养殖用水提供特别充沛的氧气供应。我们一方面可以采用气泵打气的方式提供氧气的来源,必要时,应该采用向水中直接输送纯氧的方式,使水中的溶氧量迅速提高。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上述的哪一种增氧的方式,使用的供氧气头或气柱等产品,必须产生尽可能小的气泡,为水体输氧,这样才能使携带氧气的细小气泡与水体尽可能的接触,尽量的融合,达到真正为水体供氧的效果。那种气泡很大的水泡,是不能真正向水中提供锦鲤急需的氧气的。
(三)因捕捞、运输震荡和鱼体间摩擦而出现的细小伤口
在运输锦鲤的过程中,因缺氧造成锦鲤死亡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因鱼体受伤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放入新的养殖水体后,因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锦鲤患病而死亡。锦鲤在包装和运输期间,必然要经过捕捞和运输颠簸震荡,以及在包装袋内鱼体之间互相摩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锦鲤体表黏膜和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很细小的伤口,小到肉眼不可见,或者称之为不能明显的看到更为贴切。而这些细小的伤口,如果不在转水过程中妥善处理,对于到达新的水体环境的锦鲤往往是致命的。大多数情况可能是造成锦鲤死亡的罪魁祸首。
所以,在锦鲤转水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对细菌进行抑制和杀灭是整个转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省略,也不能随意地缩短使用时间。
(四)鱼体本身或原水源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或虫卵
新购入的锦鲤,由于种种原因,很可能在鱼体上携带有寄生虫虫体,且包装袋内的水中含有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寄生虫虫体有些时候(例如在锦鲤身体健康时)并不能对锦鲤造成严重的伤害。新购入的锦鲤,由于受到了上述应激因子的影响,体力和抵抗能力会急剧下降,这就为寄生虫的爆发带来了机会。而且,大多数寄生虫在新水的刺激下,也会出现繁殖增速的现象。所以,在转水阶段,进行行之有效的杀虫工作,也是特别重要的。
三、转水的操作方法:
良好的转水操作,是保证锦鲤健康生存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转水处理好以后,锦鲤就会很好养、处理不好则相反。新到锦鲤的转水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一)调整温度、适应水质
1、 将运回的鱼连同包装袋一起放入隔离水池或隔离水族箱里;
锦鲤在包装的时候,鱼商会使用2层或3层的塑料袋包装锦鲤,并充入纯氧。锦鲤到家以后,请不要急于将锦鲤拆包放入鱼缸中,应拆掉1层或2层的塑料袋,只保留最后一层塑料袋,并使其漂浮在隔离水池中40分钟--1个小时。在此期间,如发现袋内缺氧,应重新加入氧气,并每隔十分钟,转动一次袋子。
2、 打开袋子,灌入原包装水体总量1/3的含有0.3%盐度的池水,打氧或吹入空气后,扎紧袋口,继续浸泡袋子10分钟;
放鱼前,池水中要加入0.3%的盐。锦鲤能承受盐份最高为1%的水,但是锦鲤对渗透压调节的适应是阶段性的,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锦鲤对盐度的缓慢娈化,表现出很大的忍耐性。如将锦鲤从淡水中直接移入高盐度的水中,将造成鱼体严重的脱水现象。所以,盐度的增加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般先投入0.3%的盐,12小时后,再增加到0.5%,24小时后,最终增加到0.7%。
锦鲤养殖用盐,所指的是粗盐,而非一般家用食盐,原因是一般家用食盐是经过净化处理过的,没有任何养分,而粗盐则是未经过处理的盐,内涵许多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利于锦鲤的吸收利用,补充水中微量元素。
在盐度不同的水体,其渗透压是不同的。锦鲤调节渗透压,主要是调节和排出血液中含有的尿素,降低体内TMAO(三甲胺氧化物)的浓度,因为运输中锦鲤活动剧烈,身体极度疲乏,严重者,会失去渗透压调节能力,肌肉中的乳酸不能及时排出,放入养殖水体中会导致不久死亡。所以通过提高水体盐度的手段,可以有效的缓解锦鲤排泄体内毒素的压力,同时能够使水体内的有害细菌迅速脱水死亡,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总数量。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二)鱼体消毒,投放药物
1、 10分钟后, 待包装袋内外水温度无温差时,将鱼捞出、放入含有2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水中进行2--3分钟消毒处理,直接将鱼放入隔离水池,同时弃去原有袋中的水和塑料包装袋。
即使外表看起来十分健康的锦鲤也或多或少有一些病原体。常用消毒药液为20PPM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对鱼体进行药浴,一般药浴时间为2—3分钟。通过此消毒手段,可以有效的杀灭鱼体表面和腮部携带的细菌,控制病原菌进入隔离水池。如果在此期间发现部分部位出现明显的受伤情况,应进行特殊处理,如涂抹药物,注射抗生素等。
2、 观察半小时,在此过程中,有些锦鲤会因不适应现有的池水而出现跳跃的情况,一般在30-60分钟后,跳跃的现象会停止下来,并平稳的游动。
3、 在鱼稳定后,同时在池水中加入下列药品,提高鱼的适应能力,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此时,如过滤系统中有活性炭应取出,有紫外线杀菌灯应关闭:
1) 抗生素,可选则水溶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全池均匀泼洒,剂量按照说明书的介绍使用。
2) 全池均匀泼洒水溶性维生素C,连续投放3天,剂量按照说明书的介绍使用。
维生素C在锦鲤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繁殖、创伤修复、应激反应等。对维持锦鲤的正常生长和增强其对应激和病原体的抵抗力十分重要。尤其在提高锦鲤对环境应激和病原体抵抗力方面的有效性已广为认知,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是对抗应激反应的重要药物。
(三)时时增氧,杀虫灭菌
1、全池打气增氧,持续至少7天,如有条件,可以使用氧气瓶向水中输入纯氧,建议锦鲤业者使用此方法,同时建议使用纯氧专用气柱;
2、转水72小时后,观察锦鲤的游动情况,如背鳍已经基本打开,可进行杀虫处理。在没有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的情况下,可使用光谱的杀虫药品进行杀虫操作,建议使用敌白虫等杀虫药物,剂量按照说明书使用。
3、杀虫12--24小时后,使用水溶性抗生素(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全池泼洒,预防虫体脱落后细小伤口的二次感染。建议保持药物浓度3天。
(四)隔离养殖,投放饲料
各个渔场养殖的健康锦鲤,身上携带的菌种都不尽相同,不同来源地的锦鲤,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免疫力。当甲地来的鱼会有对甲菌种抗体,同理,乙地来的鱼有乙种菌种抗体。一次性购买的不同渔场的锦鲤需要单独饲养分别进行检疫处理。新鱼身体会携带一些病菌,因其对病原体有抗体,所以不会发病,即使我们进行了锦鲤体表的消毒处理,但是新购入锦鲤体内携带的病菌会使您原缸中或池中的已在饲养的锦鲤因不具备这种抗体导致容易发病。
因此购入新鱼时,不管新买来的锦鲤是否有病,都应隔离饲养10天以上,确保没有疾病时,才能与原来的锦鲤混养在一起。最佳的隔离饲养期为30天。在此期间,当发生鱼病时,应立即对症治疗。
新进的锦鲤,需要停食3天,3天之后逐步投喂锦鲤专用饲料。此时投喂的饲料要选择高品质,易消化的饲料,同时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逐步加大投喂量,投喂5天后,再达到标准喂食量。
至此,整个的的转水环节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希望通过我的介绍,使您能对锦鲤的转水过程有些了解,使您的爱鲤能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