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855
- 精华
- 0
- 帖子
- 2467
- 最后登录
- 2024-11-24
- 注册时间
- 2012-9-20
锦 鲤 贡 士
VIP 贵宾
- 龙币
- 21071
兑换福利
|
水霉病(收集到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水霉菌广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於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於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水霉菌广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於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於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水霉病治疗方法:
(一)
1. 福尔马林(formalin) 100~250ppm,流浴1小时。
2. 食盐 1~1.5%,20~30分钟。
3.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 食用鱼禁用。
4.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5.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预防措施:
⑴鱼体水霉病的预防
①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
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③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鱼。
⑵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①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②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棕榈皮做的鱼巢),或用盐、漂白粉等药物消毒(聚草、金鱼藻等做的鱼巢)。
③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④采用淋水孵化,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⑤鱼巢上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多,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感染水霉后再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水霉病治疗
(1)发病原因
该病是由真菌感染锦鲤受伤皮肤而造成的。该病在水中菌体呈棉絮状,在水体外则看不到症状,因此应注意在水体中观察确诊。
(2)预防与治疗
①在水族箱中添加浓度为0.2毫克/升的孔雀绿或浓度为0.5毫克/升的亚甲基蓝,用以杀灭真菌。
②将患病锦鲤放入浓度为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中浴洗15~20分钟,然后在水族箱中添加硫酸链霉素,使水中浓度达到5毫克/升。
③将患病锦鲤小心捞出,放在2%食盐水中浴洗10~20分钟,每天2次,连续1星期。
④在日常饲养中要注意将锋利的水族箱装饰物去除掉,减少锦鲤受伤的条件。同时当水温过低时,将饲水调整4‰的淡盐水,可有效防范水霉病。
防治:
(1)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2)受伤亲鱼可用4%磺酒涂抹患部;
(3)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2-3分钟。
(4)水族箱中水温升到30度(不适用于冷水鱼),加1%的盐(不耐盐的鱼类不加盐),第天换三分一的水
(三)
锦鲤鱼越冬之水霉病锦鲤鱼冬季常见病,尤其是养在露天池塘的鱼儿,发病率较高。发病症状:当鱼体受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成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鱼类因瘦弱逐渐死亡。
病原与流行: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期的鱼种和成鱼在1~2月份最容易发生。发病范围广,可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甚至鳖、蟹等都可以感染。
防治方法:鱼病发生的早期,可用亚甲蓝全池泼洒,浓度为0.15~0.2ppm;也可用3%~4%的食盐水,或食盐与小苏打各0.4‰制成合剂浸洗鱼体5~15分钟;感染,则用高浓度的龙胆紫或高锰酸钾涂抹。
(四)1、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五)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较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治疗:
a.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b.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c.用1:15000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d.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