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41817
- 精华
- 2
- 帖子
- 21499
- 最后登录
- 2024-1-4
- 注册时间
- 2014-12-23
锦 鲤 探 花
VIP 贵宾
龙币
- 121611
兑换福利
|
鱼病一直是爱好家们最忧心的事情,鱼生病后就需要用药治疗。科学的用药不仅是能够预治鱼病,有些药物甚至有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改良消化吸收、协调体内机制,以及提高饵料利用效果。
药物选用应看其“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但近年来,不少爱好家在鱼病用药过程中就忽视了一些细节,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下面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对鱼病用药的粗浅看法。
一、看季节。
4~9月份一般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类病害高发期,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搞好鱼病防治工作,提高养鱼成活率。因此,4~9月份要求每月用药一次。
二、分时间。
应尽量在晴天上午9:00~11:00或下午16:00~18:00用药,尽量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但阴天最好在中午11:00~15:00时用药。
三、看病因。
要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来分析判断病因,对症用药。如随意用药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会加重水体污染,使病情恶化。
四、分病情。
病情较轻或预防用药,可用剂量的下限;病情较重的鱼,往往已失去摄食能力,则口服方法难以治疗。几种鱼病并发时,应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
五、看水质。
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药物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也就越大。反之,有机物越少,水温越高,pH值越低,则毒性就越大,安全浓度也就越小。
六、看药物。
鱼类药物的来源很广,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前者如植物性大蒜、大黄等;无机盐药物碘、氯等等。后者有人工合成磺胺类、高锰酸钾、漂**、敌百虫等。对药物的主要性能要了解,质量要保证。如漂**容易受潮分解,使用时要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进行配药。硫酸铜溶解时水温不要超过60℃。硫酸亚铁应是透明的淡绿色晶状体,易潮解生成黄棕色硫酸铁,失去药用价值。
少数养鱼者,将过期的鱼药加倍使用,想达到治疗目的,殊不知过期鱼药有效成分多已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大量鱼苗、鱼种中毒死亡。
七、分剂量。
鱼病防治药物用量过小,不能发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用量过大,又可致使鱼类中毒死亡。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混水给药,将水剂或粉剂按整个用药水体积。
具体做法上,先将药物溶解于少量水中,使其均匀溶解后不断加入池水稀释,全池泼洒,混饵给药,将药物均匀混入饵料中,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
混合给药时应注意:
一是药物混合要均匀。做法上,先取等量药物和饵料进行等比量混合,混合后再用混合的量取同等饵料作第二次混合,如此多次,直至全部饵料混合完为止,达到药量均匀分布。
二是药物饵料中添加剂搭配要合理。
八、看疗效。
用药后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加注新水抢救;若在4~6天内死鱼数量仍保持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说明无疗效,要分析原因,继续治疗。
九、分用法。
泼洒法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目的是使池塘中的药物浓度均匀和防止人意外地中毒。泼洒药物不能同时投喂饵料,最好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摄食。鱼在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全池泼洒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
内服法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有较强粘性的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混拌药物防治鱼病。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或豆饼粉拌药。
浸洗法在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添加一些药物,以保证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入鱼池。 |
-
总评分: 龙币 + 2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