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钦一直致力于改良锦鲤品种,提升锦鲤的质量。南都记者 孙振飞 摄
人物档案 刘成钦,53岁,广东江门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一个日本同事的影响下接触锦鲤养殖,三年后在自家院子开辟鱼池自个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功拥有了“自家产”的锦鲤品牌,并远销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江门锦鲤繁殖第一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传奇故事 成功培育“自家产”锦鲤 一条鱼,上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价格高昂,这是很多人对锦鲤的普遍认识。然而高收入也意味着高付出。 30万条锦鲤鱼苗,经过一选、二选等多次筛选之后,最终只能挑出200-300条优质鱼。养大之后20厘米左右的可以卖600元,30-40厘米的可以卖1800元,50厘米的可以卖2万-3万,然而能够达到50厘米且品质上乘的只有8-10条。鱼越靓,价格也越高,与之成反比的是,数量也越少。 刘成钦被誉为“江门锦鲤繁殖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接触到锦鲤,因为喜欢,并且预料到今后大陆锦鲤的市场,开始繁殖“自家产”锦鲤,如今,他成功培育的辉龙品种已成为锦鲤市场的新宠。 培育锦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成钦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来苦心经营,从年轻小伙子到如今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他一路坚持,一路继续,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让他一直在锦鲤繁殖上孜孜不倦? 机缘巧合,结缘“锦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成钦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江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公司有一个50多岁的日本客户,还有一个大水池。这个日本人喜爱养锦鲤,就在大水池里放养了30多条。 1984年起,这位日本老板就委托刘成钦照看锦鲤。“当时自己还是第一次接触锦鲤,完全不知道怎样养。”日本人看他是一个勤劳、老实的年轻人,就将一般的养殖技术传授给他。因为“帮忙照看”,刘成钦也喜欢上了养锦鲤。 三年后,他在自家院子里挖掘了一个可容三十吨水的鱼池养鱼。当时全凭着一时的兴趣而为,挖掘鱼池都是参照书本上来做的。朋友看到后,也叫刘成钦帮忙挖鱼池,养锦鲤。 锦鲤最初是由日本引进的,当时锦鲤养殖在香港也很兴旺,而广州的锦鲤市场也开始萌动。公司大老板也是锦鲤爱好者,知道刘成钦喜欢养锦鲤后,投资了100万元给刘成钦发展锦鲤养殖产业。刘成钦脑海里至今还深深地记得大老板说的一句话“锦鲤行业十年后一定会兴旺发达”,因为这句话,刘成钦开始了坚定的锦鲤养殖业。 最开始连续亏本三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锦鲤市场刚刚起步,鱼苗往往要从日本、香港引进。“想买一些优质鱼苗,但人家不卖,那时是有钱也买不到。”刘成钦回忆说。在锦鲤养殖上,他把主要的精力和资金都放在了锦鲤鱼苗的孵化上,这在技术上是一个难点。 锦鲤不同于普通的鱼,对水质、饲料、养殖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当时,刘成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但在鱼苗孵化方面还是一张白纸。开始时,因为技术不过关,前三年都亏本,使得他的经济情况也陷入了危机。妻子劝他放弃,但他很固执,一定要养下去。(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1997年,刘成钦听到消息,中山建立了一个大型锦鲤养殖场,是由中山和日本的公司合作的,还有日本专家专门指导。这也让刘成钦看到了锦鲤未来广阔的市场。 1997年年底,刘成钦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锦鲤孵化技术。成功孵化出自己的锦鲤。 养出门道频频拿奖 掌握锦鲤孵化技术,刘成钦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自己孵化培育的锦鲤的质量比较差,评价锦鲤的优劣关键看体形和颜色,体形要像炮弹身型一样,饱满圆润,花纹分布要均匀,色要正,这才算优质的锦鲤。 刘成钦未想到,成功培育优质锦鲤要花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来做,他调侃,“如果当初知道要二十年后才能培育成功的话,就不做了”。 一开始,刘成钦靠着一腔执着,采购国内其他地方的锦鲤品种,用自己的鱼与之进行交配,挑出其中较好的品种留养,再与其他好的品种交配。刘成钦年复一年地采用这种“保留良种交配”的“笨方法”,经过十多年,他成功培育出如今锦鲤界的新宠“辉龙”品种系列。 在刘成钦的达兴锦鲤门市店里,摆放着许多奖杯,这些奖杯都是他的锦鲤赢取的。 “锦鲤品种的好坏,不是我说行就行,而是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为了让社会认可自己的锦鲤品种,刘成钦开始拿自家产的锦鲤去参加比赛。在2008年“江门市侨乡第三届锦鲤大赛广东爱鲤会第四届国际锦鲤品评会”中,刘成钦尝试性地拿了6条鱼去参赛,其中5条获奖,最高奖是“金辉龙”获得的最上镜大奖;2009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亚洲锦鲤大赛”,刘成钦拿了九条鱼参赛,其中六条获奖,最高获得了65部特别奖,这是大赛较高的奖项之一。 两个奖的获得,为刘成钦坚定地走“自家产”锦鲤的道路增强了自信心。如今,刘成钦在杜阮建立了60多亩的锦鲤养殖场,每年产鱼苗500余万尾,主要品种有九纹龙、辉龙逸品鲤系列、光泽泻类系列等。 不光做买卖,更讲锦鲤文化 刘成钦谈到养锦鲤与做买卖时,他说“我不是做买卖,而是做锦鲤文化”。 至今为止,刘成钦卖过最贵的鱼达十多万。他卖出一条鱼的时候,要清楚买鱼者自身养鱼的硬件设备、养鱼技术是否过关,否则他不会卖,“我花这么多时间和心思养出来的鱼,若被不合格的养鱼者给养坏了,那我的心血不是白费了。” 锦鲤孵化成功后,刘成钦一直致力于改良锦鲤品种,提升锦鲤的质量。如今,刘成钦的达兴锦鲤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也在转变。在生产模式方面,锦鲤的数量、质量、品种、基因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不变的是———坚定地坚持“自家产锦鲤”品牌,并努力打造“中国锦鲤”的品牌和中国锦鲤的文化。 二十多年来,刘成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锦鲤养殖上,风雨无改,而今他把锦鲤的销售交给女儿刘美红来做,鱼场选址在杜阮一个偏僻的地方,环境优美,也比较安静。刘成钦说“偏僻安静的环境,才可以让自己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锦鲤养殖。 采写:南都记者石江龙 实习生 甘雁娜 人物感言 养殖锦鲤这条路,走上了就没有回头路,我不光想做买卖,更想做锦鲤文化产业。———刘成钦 亲友声音 “爸爸对锦鲤是充满感情的。二十多年来,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锦鲤养殖上,风雨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