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专区 鱼友交易
复口吸虫 查看次数: 27925

  复口吸虫又称双穴吸虫,复口吸虫病引发的锦鲤鱼病能够对鱼苗、夏花鱼种引起大批死亡,春片和一龄以上的鱼,特别是中上层鱼类。


  病原为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目前我国引起疾病的复口吸虫有湖北复口吸虫、倪氏复口吸虫和山西复口吸虫3种。尾蚴为典型的无眼点,具咽、双吸盘、长尾柄、长尾叉,特征是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尾干弯曲,使虫体折成“丁”字形。囊蚴呈瓜子形或椭圆形,分前体和后体,前体中有口、腹吸盘、咽、肠道和黏附器,体内布满透亮的颗粒状石灰质体;后体短小,内可见1个排泄囊。



  大量尾蚴对鱼种急性感染时,由于尾蚴经肌肉进入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到眼球水晶体寄生,在转移途中所导致的刺激或损伤,在锦鲤养殖过程中,病鱼出现在水中作剧烈的挣扎状游动,继而头部脑区和眼眶充血,旋即死亡。或病鱼失去平衡能力,头部向下,尾部朝上浮于水面,随后出现身体痉挛状颤抖,并逐渐弯曲,1天以后即可死亡。尾蚴断续慢性感染时,转移过程中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刺激较小,不论是鱼种或成鱼,并无明显的上述症状,尾蚴到达水晶体后,逐步发育成囊蚴,囊蚴逐渐积累,使鱼的眼球开始浑浊,逐渐成乳白色,形成白内障,严重的病鱼眼球脱落成瞎眼。


  本病的诊断可取下病鱼的眼球,剪破后取出水晶体,剥下其外周的透明胶质,或放在盛水的玻皿中,肉眼或用放大镜、低倍镜观察,可见白色粟状虫体。


  复口吸虫的成虫寄生于鸥鸟,卵随鸟粪进入水体中,孵化出毛蚴,钻入椎实螺中发育形成胞蚴和大量尾蚴。故复口吸虫病的发生,传染源是鸥鸟,传播媒介是椎实螺。两者缺一,此病则不可能发生。若鱼池上空有较多的鸥鸟,而池塘中又有大量椎实螺,阳性螺的百分率有20%-30%,在培育鱼种时,即有可能发生急性复口吸虫病。1尾3-6厘米的鱼种,若短时间内同时有数十个至近百个尾蚴侵入,即可导致急性死亡。若鸥鸟、椎实螺的密度并不大,而阳性螺在5%左右,则有可能引起部分鱼患“白内障”。急性复口吸虫病的发病季节为5-8月。复口吸虫性“白内障”则全年均有发生。


  本病一旦发生,难以治疗,因此强调预防和控制。


  (1)鱼池清塘,可用每1/15公顷按水深1米计,用125千克生石灰或50千克茶饼带水清塘,杀灭池中椎实螺。


  (2)发病池可用硫酸铜(0.7毫克/升)全池遍洒,24小时内连续泼洒2次,可杀死椎实螺。


  (3)用苦草或其他水草扎靶,放入水中,诱捕椎实螺,第二天取出,置日光下曝晒,使螺死亡。连续诱捕数天,可控制疾病的发展。


  更多锦鲤问题,请到锦鲤论坛咨询。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意见箱